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杭州民进向全市医师会员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和最崇高敬意!你们以仁心守护生命,以精术诠释担当,在深化医改、治疗疾病、服务基层的征程中,书写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华章!
今年是会史工作主题年,回望七十余载峥嵘岁月,杭州民进的教育界与医卫界先贤志同道合、携手同行,为组织打下了“教育为主界别、医卫为特色界别”的鲜明底色。抚今追昔,让我们共同追忆杭州民进先贤陈礼节,再度重温他的光辉事迹与赤诚初心。
陈礼节(1906—1984)
陈礼节(1906—1984),浙江民进和杭州民进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员,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爱国知识分子。他是仁心仁术的医者,也是具有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者。
浙江杭州民进的“种子会员”
1951年春,时任民进中央常务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周建人受民进总部委托在杭州发展组织。4月中下旬,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协助邀请了几位有代表性的党外上层知识分子召开小型座谈会,应邀参加的有俞子夷、陈礼节、王历畊、童友三等人。周建人介绍了民进组织的性质和发展历史,并由他和许广平担任介绍人,成功发展了这四位“种子会员”,为浙江、杭州民进生长成“教育为主界别、医卫为特色界别”的地方组织奠定了重要基础。
杭州民进四位“种子会员”,左起:俞子夷(时任省文教厅副厅长、浙江大学教授)、陈礼节(时任浙江省立医学院教授、杭州市卫生局局长)、王历畊(时任浙江省立医学院教授、省立杭州医院外科主任)、童友三(省立杭州师范学校小学部主任)。
四人不负众望,后来又各自提名了4至5位人选作为发展对象,半年不到,民进会员人数就发展到了20多人。1951年9月23日,民进中央常务理事赵朴初和候补理事张纪元特地来杭,指导民进杭州市筹备委员会成立。
图为民进中央常务理事赵朴初、候补理事张纪元来杭指导时与筹备委员会同志合影,前排右一为陈礼节。
到了1952年10月,杭州已有民进会员72人、基层组织12个。按照时任民进第三届中央理事会主席马叙伦“会员发展至五十人以上即可成立分会”的指示,民进杭州市分会于1952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
1952年12月31日,《当代日报》(《杭州日报》前身)刊登了标题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杭州市分会正式成立》的消息。
作为“种子会员”之一,陈礼节的人品与学识无疑得到广泛认可。他长期从事医学和公共卫生的研究,通晓英、德、日、拉丁文,以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享誉医学界。更为难得的是,他以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总是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选择。
1949年,解放大军南下,势如破竹,杭州解放在即,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逃跑。时任浙江省立杭州医院(现浙江省中医院)院长的陈礼节接到了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卫生处处长徐世伦的电话,命令他马上将医院迁往舟山。陈礼节知道杭州快要解放了,一边敷衍国民党当局,一边团结医院职工保护了一大批医疗仪器设备和药品物资。杭州解放后,陈礼节将医院和物资完整地交到人民政府手上,并收治南下解放军伤病员1000多人。
发起成立抗美援朝医疗队
新中国成立后,陈礼节先后担任杭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局长,后来还担任了分管文教卫的副市长。在医疗卫生行政岗位上,陈礼节积极投身爱国卫生运动,使杭州涌现出了小营巷等一批全国卫生模范单位。毛泽东曾亲临小营巷视察,对杭州的卫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其中,就有陈礼节的一份功劳。
时任杭州市副市长兼卫生局局长陈礼节在检查卫生
1951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杭州分会改组成立,陈礼节担任首任会长,并由此担任杭州市红十字会会长30多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五次战役阶段,根据中国红十字会动员全国分会“组织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的号召,刚刚加入民进组织的陈礼节几次请缨,并与浙江省卫生厅(当时杭州市红十字分会代行省分会之职责)共同商讨组建事宜,拟成立一支杭州市志愿医疗手术大队,为救治志愿军伤病员服务。6月,陈礼节在杭州市各医院发起成立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大队,并号召民进会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参加,得到了热烈响应。
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大队出发前留影
志愿医疗手术大队首批成员有48人,下设三个医疗手术队,其中有4位是本就要求加入民进的同志:黄德赡、李天助、朱焱、周朗生。其中,黄德赡担任第一医疗手术队队长,队员以原浙江省立杭州医院(现浙江省中医院)医务人员为主,直奔北京等待命令;李天助担任第二医疗手术队队长,队员以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务人员为主,进驻山东兖州后方野战医院;朱焱担任第三医疗手术队队长,队员以原杭州广济医院(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务人员为主,进驻浙江南浔后方野战医院,周朗生也在队中。
援朝手术队首批出发留影(三排右三为黄德赡)
在朝鲜东线战场,黄德赡带领医疗队经历了炮火的淬炼。短短10个月,他们胜利完成了2000多例手术,最多的一天完成了60余人次的手术任务。李天助、朱焱率领的医疗手术队虽然在后方的野战医院,但接收的都是重伤员。战后,黄德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李天助荣立二等功,朱焱、周朗生荣立三等功。他们又带着这份光荣加入了民进。
左起:黄德赡、李天助、朱焱、周朗生
这场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活动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组建医疗大队的陈礼节和救死扶伤的民进会员共同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践行了知识分子“保家卫国”的情怀,更加扩大了民进在浙江、在杭州的社会影响。
此心向党向光明
陈礼节长期以来跟随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共产党。早在1960 年,他就递交了入党申请报告,并坚定地表示:“作为一个不为私利,完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不顾身的共产党员,是极其光荣而崇高的。我决心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我的全部力量。”并多次向党表达了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和愿望。他十分重视学习,从不放松对自己的思想改造。即使在“十年动乱”身心遭受严重摧残迫害的情况下,他仍对党忠贞不渝。1984年3月20日,陈礼节同志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党组织批准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陈礼节常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完全是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出发的,是无私的。他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国共产党,要求会内同志团结更多的知识分子,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84年3月,他也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病重期间,陈礼节仍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在病房中坚持学习,直到生命垂危时刻还盼望着能够恢复健康,再做一些工作。1984年7月1日晚,78岁的陈礼节因心脏病逝世。按照他一生献身医学的精神、“活着要努力工作,死后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惊动亲朋好友”的遗嘱和“遗体捐献”的意愿,家人决定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被送往浙江医科大学作病理解剖之用。
陈礼节在住院期间仍坚持在病房学习
厉矞华在丈夫逝世后,受组织重托,以副主委身份代行主委职责,并于当年10月当选为民进浙江省第三届委员会主委。她继承丈夫的遗志,继续为浙江民进的发展壮大发光发热。
1984年10月,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厉矞华当选主委。
回顾陈礼节的一生,他始终表现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他爱国爱党的热忱,对民进组织和民进会员的挚爱,对社会主义事业忠贞不渝的坚定信念,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发前行。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会史工作主题年】陈礼节:医者的家国情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