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热线

红色金融的浙东印记: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寻与精神对话

城事 来源:晨报之声 45982℃

“寻根溯源,凝心铸魂,在历史文物中去感受,身临其境地去体悟,探寻其背后的故事,才能更好解读密码,找到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牛涛院长正在为浙江宁波余姚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做出发前的动员。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红色文化,2025年7月3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寻古迹、铸红心、扬新风”实践团前往宁波余姚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重点聚焦金融文化,溯源红色金融的精神根系。

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的浙东银行旧址,属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是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金融机构。货币展示厅中,玻璃展柜中静静陈列着带着岁月痕迹的抗币,壹圆、伍圆、拾圆的票面承载着特殊使命——它们曾在战火中稳定物价、打破日伪的经济封锁,成为浙东根据地百姓信任的“红色货币”。

在院中树荫下,同学们围坐成一圈,队长谢明轩结合展厅内的实物与史料,为大家讲起了“抗币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浙东地区面临日伪军的经济封锁和金融混乱,浙东抗日民主政权通过发行抗币,成功稳定了物价,支持了农业生产与商业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根据地的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抗币不仅是一种货币,更是共产党人智慧与勇气的结晶,体现了我党在经济战线上的卓越贡献。

在横坎头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成员们纷纷分享自己参观浙东旧址的感悟与心得。其中一名成员分享道:“在学校我听老师讲抗币的故事,而当我在旧址中真切地看到抗币拾元的石质印版,旁边还有两个仿真人在模拟印刷抗币时,身临其境地穿越到了那个物价飞涨的年代,那一刻,历史仿佛在眼前鲜活起来。”

韩建华老师与实践团成员们总结座谈时,将浙东抗战精神与课堂上所讲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联系起来。这些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焕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质变飞跃,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此外,实践团通过发放问卷、现场宣讲和对话村民等方式,对实践主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研,在实践中深刻感受青年人肩上的时代责任,树立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是该校基于红色金融文化开展“千名学生、千件文物、千个故事”实践教学的生动体现。 (郭敏飞 金天)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红色金融的浙东印记: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寻与精神对话》,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